1993年春节刚过,工人们刚从假期的疲惫中慢慢恢复过来,打着连绵不断的哈欠,复工的第一天显得有些慵懒。然而,南京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却被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彻底唤醒——绕城公路B2标段竟提前完工。
工作人员对此消息难以置信,立刻派人前往工地进行现场验收。验收结果让所有人惊叹不已:三个涵洞不仅施工工艺精湛无瑕,所用材料更是采用了最高标准的高标号水泥,质量达到了极致。
“这怎么可能?”在场每个人都怀疑自己的眼睛。毕竟春节前后正值寒冬,施工环境极其恶劣,难度非常大。而这一标段项目,原本计划工期是140天,竟然仅用72天就全部完成。更关键的是,这样的项目经过层层转包,最后一手承包的人不仅赚不到钱,反而还要倒贴费用。
领导看到验收报告后也感到好奇,马上要求彻底调查清楚,“我想看看,这个人是个活雷锋,还是另有隐情?”他坚信不可能有人傻到自掏腰包去办事,怀疑背后肯定藏着什么“暗账”。
展开剩余90%调查很快揭晓,施工方是江苏淮安的一支名为引江建筑工程队的团队,老板名叫严介和。令人惊讶的是,他为了完成项目实实在在倒贴了8万元。
严介和出生于1960年,家境是典型的江苏淮安书香门第,祖辈和父辈都从事教书育人的职业。谈及童年,他曾在某电视节目中坦言:“家里穷得连布料都买不起,只能穿用稻草编成的鞋子,雨天还只能光脚行走。”由此可见,他的家庭当时十分贫困。
不过,严介和很争气,高中毕业后继承了家族传统,成为一名语文教师。他在淮安的一所中学任教,年仅19岁。那个年代,学生们上学较晚,他与班里学生几乎同龄,有些学生甚至比他还大几岁。
正因为年龄接近,他在学生中非常受欢迎。男生们视他为幽默风趣的“哥们”,女生们则因为他的教师身份和帅气外表,对他特别青睐,纷纷喜欢围着他转。
就在这段时间,严介和邂逅了未来的妻子张云芹。张云芹比他小三岁,是他的课代表。严介和很快注意到她不仅语文成绩优异,还在篮球和足球上展现出极佳的运动天赋。
课余时间,两人经常一起打球,时间一长,严介和对张云芹产生了深深的爱慕,而张云芹也对这位既有文采又擅长运动的“大哥哥”产生了好感。只是当时社会对“师生恋”极为不容许,他们只能将感情埋藏心底。
直到张云芹毕业,两人才勇敢地表达了彼此的情感。1982年,19岁的张云芹嫁给了22岁的严介和。在那个年代,女性未满20岁结婚非常普遍。
婚后一年,夫妻俩迎来了女儿严昕的诞生,小家庭的生活充满了欢乐。为了改善家境,严介和在教书之余还兼职做小买卖,努力增加收入。
上世纪80年代,中国推行严格的“一胎政策”,但老一辈仍保留着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。严介和的父母虽然未直接表达,但一直期盼他们能再添一个男孩。夫妻俩心知肚明父母的期待。
恰巧女儿出生两年后,张云芹意外怀孕。国家政策严格禁止二胎,若被发现,不仅要罚款,还可能让严介和失去铁饭碗。
对于孩子的去留,严介和思考良久。父母想要孙子的心情他懂,但失去稳定工作的风险让他难以决断。
张云芹劝慰他说:“凡事都有得失,虽然可能丢了铁饭碗,但这未必不是新的机遇。你有经商的才能,为什么不试试?”
看着妻子充满期望的目光,严介和内心动摇,自己也渴望再添一子。最终,他咬牙决定生下孩子,毅然“跳海”经商,放弃教职。
是的,严介和说的是“跳海”,意味着没有退路。谁能想到,这一跳让中国少了一名教书匠,却多了一位商业传奇。
1986年,严介和和张云芹的儿子严昊出生,家庭如愿得子。可随之而来的是失去铁饭碗和高额罚款的双重打击,对于本就不富裕的严家来说,无疑是沉重打击。
严介和不得不加快步伐寻找新工作,工资必须足够养活一家四口。幸运的是,淮安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水泥厂看中了他。
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去应聘,没想到他的商业才能在那里得到了充分展现。只用一年时间,他就将这家被视为“烫手山芋”的企业成功扭亏为盈,成为淮安企业界的知名人物。
几年磨炼后,严介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理念,但在国企环境下,许多提案因体制限制被否决。
于是,他萌生了单干的念头。1992年,积累了一定资产的严介和,决定创业,成立了自己的太平洋建设集团。
当时全国大兴建设,南京也不例外。严介和将目光锁定在这座城市,通过考察和竞标,顺利拿下了政府工程项目。
外人认为他的运气极佳,起步便如此高端;业内人士则心知肚明,这其实是个赔本买卖,无论如何控制成本,亏损几乎不可避免。
绕城公路建设项目因技术难度大,且经过多层转包,最终承包方拿到的资金连材料费都难以覆盖,预计亏损至少5万元。
因此,没有企业愿意接手这个项目,尽管它是政府工程。严介和却毅然决定接下这份“烫手山芋”。
1996年,经过11次奔波,严介和终于拿到总价29.4万元的订单,承建三个涵洞,工期为140天。
所有人劝他不要接,认为这是赔钱买吆喝的买卖,但严介和坚决让团队以最快速度和最高质量完成任务,明确要求绝不偷工减料。
他还开玩笑说:“既然赔钱,赔得大方些,赔5万不如赔8万,赚不了钱也要赚个面子。”
项目期间,他和团队几乎全天候工作,吃住都在工地上。最终,他们不仅提前完成任务,每个细节都尽善尽美,赢得了当地高度认可。
最终,果如预期,严介和亏损超过8万元,但这只是暂时的牺牲。项目完成后,他的公司名声大振,陆续承接更多订单。
严介和坚信“既然做了,就做到最好”,正是这份执着,让太平洋建设集团的资产迅速攀升,达到3万亿元规模。
2005年,严介和个人财富达到125亿元,登上胡润百富榜第二名,集团跻身世界500强。
然而就在事业巅峰时,严介和选择了急流勇退,将百亿资产交给儿子严昊。
2011年,年届51岁的严介和正式退休,将公司交由严昊管理。
严昊形容自己的人生三个字:“生得好!”毕竟他的父亲被誉为“中国第一狂人”。
严介和对事业的狂热无人能敌,但在家庭中,他是慈爱的父亲。受教师影响,他重视对子女的个性培养,推崇“鼓励犯错,赏识教育”。
1986年严昊出生时,正是严介和商业起步期,严昊伴随着父亲的商业帝国一同成长。
随着太平洋建设日益壮大,严介和一边发展企业,一边培养儿子,从未放松对子女的要求。
尽管家庭条件优越,严介和对严昊要求严格,既不忽视也不溺爱。
但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严昊,渐渐开始骄傲自满,认为一切顺利全靠自己能力。
大学期间,他进入父亲公司学习,迅速熟悉企业运作,渴望大展拳脚。
然而过于急躁和浮躁,工作中不听劝告,私生活更是放纵。
父亲对此保持耐心,知道孩子需要自己经历教训。
结果一次酒驾事故,导致同行的班主任不幸身亡,彻底改变了严昊的人生轨迹。
面对巨大打击,严介和站出来积极赔礼道歉,最终打动了受害者家属,获得了谅解。
但严昊却难以原谅自己,长时间沉默寡言,情绪崩溃,彻底转变了性格。
他摒弃了过去的放纵生活,专注学业,课余时刻跟随父亲学习企业管理。
为了锻炼严昊,严介和安排他在公司内部担任繁重复杂的岗位,磨炼能力。
严昊被派往亏损企业历练,凭借才干成功扭亏为盈,为集团创造了8000万利润。
凭借出色表现,严介和终于放心将太平洋建设交由25岁的严昊打理。
2011年,严昊与相恋多年的女友举办盛大婚礼。严介和倾注大量资源邀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、纽约市长鲁道夫等国际名流,场面盛大,吸引社会广泛关注。
这场传奇婚礼将严昊推向公众视野。
2019年,严昊以1500亿身价成为新疆首富。2022年,他以1250亿财富登上《胡润全球富豪榜》第86位,成为最年轻的江苏首富。
从25岁接管商业帝国,到35岁蝉联南京首富多年,严昊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榜样。
难怪严介和自豪地说:“我培养的儿子,能力是同龄人的20倍。”
-END-
作者:妍开
编辑:朵婕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知名证券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