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提起汉朝,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两位赫赫有名的皇帝:一位是从布衣出身,凭借胆识和运气打下天下、被称作“无赖创业先锋”的汉高祖刘邦;另一位则是以铁血征伐闻名,打得匈奴丢盔弃甲、几乎无立锥之地的汉武帝刘彻。可是,如果论名声不如前两位响亮,但在真正治理国家和稳固皇权方面最具实力的皇帝,那非汉宣帝刘询,也就是“刘病已”莫属。
刘询的早年命运并不算顺遂。霍光专权时,他表现得极为谨慎,小心翼翼维持表面的和谐。然而时间一到,局势便发生了转折。公元前68年,辅政大臣霍光去世。虽然霍光已不在,但霍氏家族早已遍布朝堂要职,握有兵权,根基深厚,想要轻易撼动绝非易事。要知道,霍光是谁?他正是汉武帝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、名将霍去病的亲弟弟。霍去病虽英年早逝,但二十一岁便统帅大军,被视为汉代最勇猛的战神。霍光更是受汉武帝临终托孤,辅佐年幼的汉昭帝。甚至,刘询登基的皇位,最初也出自霍光之手。这种情况下,要削弱霍家的势力,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。
就在皇帝犹豫之际,朝中有位御史大夫魏相站了出来。魏相性格刚直,不畏权贵,早就看不惯霍氏一族的专权。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契机,于是与汉宣帝一拍即合。他劝皇帝说:“要先找到可靠之人,然后逐步架空霍家的权力。一旦权力不再,霍家也就不足为惧。”这一番话,让刘询心中暗暗称妙。
展开剩余73%接下来要笼络谁呢?霍光的副手张安世便是最佳人选。张安世的哥哥张贺曾在刘询少年时对他关照有加,还撮合了刘询与许平君的婚姻。加上张安世本性忠厚、谨慎低调,不仅受到霍光信任,也有独立立场。魏相抓住机会,点破关键:“你到底是朝廷的官,还是霍家的官?”张安世心知时局已变,当即表态效忠皇帝。汉宣帝立刻任命他为大司马、大将军,掌握军政大权。此举可谓一石三鸟:既让霍家表面上无话可说,又封堵了霍家继续上升的通道,还确保继任者忠厚老实,不会威胁皇权。
与此同时,汉宣帝又从家族关系入手,立许平君之子刘奭为太子,堵死了霍皇后母子的野心。霍皇后霍成君气急败坏,甚至谋划毒杀太子,但最终未果。为了加固根基,刘询还升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为平恩侯,让其出入内廷,成为传递消息的内应;又提拔祖母梁氏家族掌管羽林军,加强防卫。而对于霍氏,表面上封侯赐爵,但尽是虚职,无一兵一权。霍家势力在不知不觉间被削去根本。
然而权力的争斗并未就此结束。公元前71年,民间传出流言,说霍光之妻霍显毒死了许皇后。消息一经传开,霍家便知大势已去。许平君怀孕生产时果然遭毒手,事情败露后,霍家竟密谋发动政变,企图刺杀魏相和许广汉,甚至想废黜皇帝自立。哪知计划尚未实施,汉宣帝已提前得到密报,迅速派兵围剿。霍氏一族瞬间土崩瓦解,成员或自尽、或被诛杀。霍成君被废为庶人,最终自尽。至此,汉宣帝以雷霆手段彻底清除了霍氏势力,真正掌握了帝国大权。
令人称奇的是,汉宣帝并未全盘否定霍光,反而称赞他为忠臣,并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,画像流传,以示表彰。口头上褒奖,实际上却斩草除根,连一百年后的东汉皇帝都找不到霍氏直系子孙。这份心机与手腕,堪称帝王权术的典范。
内忧方平,外患又起。匈奴在漠北休养多年,联合龟兹企图攻打汉朝在西域的盟友乌孙,还扬言要掳走汉朝公主。汉宣帝闻讯,立即调动十六万铁骑,分五路大举出征。这场大战历时三年,汉军大胜,匈奴彻底衰落。南匈奴单于亲自入朝称臣,汉朝首次在西域设立都护府,昭示天下汉室霸权。这是连汉武帝也未竟的夙愿。
在汉宣帝统治期间,政权稳固,国力鼎盛,社会秩序井然。史家将这一时期称为“孝宣之治”或“孝宣中兴”。这位起初籍籍无名、甚至命运多舛的皇帝,凭借隐忍与果决,终在风云变幻的汉朝舞台上,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知名证券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